《重回大明》是以朱棣蓝玉为男女主角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于是乎,三日之后的早朝上,朱棣因此挨了朱元璋一顿批,不仅罢了他的大本堂代理讲师一职,还禁了他一个月的足。朱棣心中明悟,老朱这是看他这几个月出的风头太足了,刚好趁此借口,将他禁足沉寂一段时间。他也欣然接…
《重回大明》免费试读第53章 改良火铳
于是乎,三日之后的早朝上,朱棣因此挨了朱元璋一顿批,不仅罢了他的大本堂代理讲师一职,还禁了他一个月的足。
朱棣心中明悟,老朱这是看他这几个月出的风头太足了,刚好趁此借口,将他禁足沉寂一段时间。
他也欣然接受,不用被压榨对他来说那可真是太妙了。
但在燕王府里休息了十余天之后,朱棣开始后悔了,这他娘的也太无聊了。
闲不住的他便开始寻思找点事情做,恰好想到了明朝的火器。
于是他托人找来了太子朱标,让他帮忙寻几个军器监的火铳师傅过来。
朱标虽然猜不出朱棣的打算,但他知道自己的四弟现在一贯是个有想法的,自己只管支持。
于是二话不说,第二日便亲自带了两个军器监的人来到了燕王府。
朱棣带着两个军器监的人来到了空旷的燕王府后院,简单的实验了一下火铳的威力与准头。
但朱棣见后却连连摇头,这威力、准头和射程也太差了点。
大明在现在这个时期的火铳发展并不快,火铳的品类主要以碗口铳和盏口铳为主,手铳为辅。
另外还有专门用作防守军事要塞的大型铳炮。
不过受制于思想和工艺问题,明朝的火铳使用上,缺乏远距离的准头和杀伤力,杀伤范围较小。
而且火铳在使用中,必须先将火药倒入铳管内夯紧,然后装填弹丸,要么是铅弹,要么是铁弹。
明朝携带了火铳的士卒还必须随身携带牛角制成的火药罐,用来携带火药,方便背挂在身上。
虽然明朝前中期火器的威力相比于同期的国家来说,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但它却存在着装填费时,发射速度慢,射击不准确等明显的缺陷,所以在大军出征时,火器通常用作攻城、防守。
朱棣叫来军器监的人,为的,就是想改良火器,使其变成真正的杀人利器。
朱棣第二世在蓝星的时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要让他一步到位把这一人长的火铳陡然改造成m416,那属实是异想天开了。
古时匠人的手艺其实很精妙,只是受制于工艺发展和材料的局限,火铳才会显得笨重。
朱棣虽然不能直接将其改造成枪械,却能根据自己看过的片进行一个口头的描述。
不过两个军器监的人在听完他的描述后,其中一个姓王的老爷子当场就绷不住了。
“燕王殿下,您莫不是消遣我呢?要真把火铳做成您说的那么精巧,十个我也办不到啊!”
朱棣也没失望,毕竟这方面他不是专家,能给的建议很少。
他只能选了几个最关键的点告诉王老头,比如为了避免火铳走火,能不能在枪管处增添一个装置。
比如将铁弹、铅弹削尖能不能使火铳威力更大。
再比如改善枪管的质量,在枪托处加上用来帮助对准的东西,能不能使火铳打的更远。
这几个建议军器监的老王和老许倒是露出了思考的神情,最终纷纷采纳,巴不得现在就回去照朱棣说的试试。
朱棣赶忙拉住他们,他这才根据自己浅薄的经验提了几点火铳的改良建议,他们就急匆匆的走,这可不行。
明朝在火药的配比方面早就被军器监的人通过试验有了一个准确的定额,但却并不细致。
比较早些时候朱元璋虽然重视火器发展,也下令开设了军器监,但在研发和改良火铳这一方面却不重视。
原因嘛,自然是没钱闹的。
火药的正确配比一直到近十五世纪才调制出来。
而且是由西方人最先发现的这个配比。
西方有了近代科学后,尤其是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学的进步,才得出黑火药的配比,为硫磺10%,木炭15%,硝石75%。
朱棣知道这个详细配比也是因为因为在蓝星时盛传着一句口诀,极为顺口。
“一硝二硫三木炭!”
为此,他还特意去了解过,才得知黑火药最佳的配比方案。
“硝十中取七份半,木炭十中取一份半,硫磺取一份。”
见老王和老许疑惑不解的表情,朱棣解释道:“若制作十斤黑火药,则需要七斤五两硝石粉,配一斤的硫磺和一斤五两的木炭,这是火药威力最佳的配方。”
明朝为了提高火药燃烧的稳定性,避免炸膛,会将黑火药配比中的木炭含量稍放多一些,这样的确增强了火药燃烧的稳定,但却有个缺点。
那便是烧的慢,能量低,很容易导致铅弹刚出枪管没十几米就失去动力掉在地上。
老徐来了兴趣,他是个务实派,嘴皮子笨不爱讲话,因此他没有质疑朱棣,而是打算回去试试。
见两人听了进去,朱棣又将火铳最好安置一个装药匙,大小一致,重填火药的时候就不必担心要么装多要么装少的问题。
老王和老许被朱棣说的心痒难耐,巴不得现在就回去大干一场。
见他们这副样子,朱棣也没再留他们,只是吩咐道他们改良好的第一把火铳要带到燕王府给他使用。
两人连忙答应,随后兴致勃勃的出了燕王府。
朱棣看着他们俩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接下来的禁足时间,朱标知道朱棣无聊,时常便会带着朱雄英来燕王府玩。
朱棣也因此知道了一些这段时间朝政的变化。
拜朱棣所赐,大明钱庄现在已经在十二个布政司全面设立,各个直属州也都开设了钱庄。
新的大明宝钞也正式的流入了市场,如今钱钞两用。
并且朱元璋为了避免再发生宝钞贬值的情况,亲自下场,用大白话昭告天下,说这大明宝钞随时都可兑换金银,百姓也难得放心。
所以大明宝钞的进展十分顺利。
而另一件顺利的事则是官道的改造,在朱元璋下令募集富商之后,水泥道路被分段承包,铺设的如火如荼。
如今京师附近的地域上的官道已经全面的改造成了水泥路面,百姓、官员出行的效率大大提高。
而筛选出来的那些恶商,则成了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的第一个开刀之人。
锦衣卫初立,便抄了四十余户欺压百姓、贿赂官员的富商,百姓们自然是连声叫好。
富商们虽然集体自危,但偏偏朝廷给出的理由很充足,这帮人恶贯满盈,咱造水泥消耗的人力不小,他们的家产就充入国库,为水泥道路做贡献了。
这么一个理由下去,富商们也没话说。
不过锦衣卫的出现却使得朝堂之上的官员人人自危。
又因为锦衣卫的雷厉风行,所以文武百官中有龌龊的那些人纷纷壁虎断尾。
一时之间,朝堂上的风气倒是好的不能再好,朱元璋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所以当朱棣禁足结束之后,第一时间便召见了他。
……
小说《重回大明》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