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朱元璋是小说《大明:偷看日记后,老朱坐不住了》的男女主人公,《大明:偷看日记后,老朱坐不住了》这本小说非常有看点,主要讲述了:朱元璋起初并不是很在意文臣集团的动向,相比于军中人脉关系复杂的勋贵,一帮读书人能成什么气候?所以自从大明初定之后,首先收拾的就是勋贵集团,而且需要文臣进行制衡,于是就出现洪武朝文臣越发做大的趋势。虽说…
《大明:偷看日记后,老朱坐不住了》免费试读第46章 刘基自污
朱元璋起初并不是很在意文臣集团的动向,相比于军中人脉关系复杂的勋贵,一帮读书人能成什么气候?
所以自从大明初定之后,首先收拾的就是勋贵集团,而且需要文臣进行制衡,于是就出现洪武朝文臣越发做大的趋势。
虽说马上打天下,笔墨治天下,文臣在理政方面自然比勋贵强,不过相对于比较简单的勋贵,文臣却更加难以控制,而且所谓的文臣风骨,就是不怕死。
文臣死是气节,故而即便举起屠刀,也要留下一个身后名,当然,这也只是针对自己人,明末我大清入关时,文臣一股脑的投入野猪皮怀抱就是例子。
和一群野蛮人谈风骨,等于对牛弹琴,那时候死节一点意义都没有,文臣才不会做这种傻事,于是就有了钱谦益貌似要跳水殉国,结果找了一个水太凉的理由。
在祸害自己人方面,文臣倒是独一份的,只是现在有朱元璋这样的雄主在,他们那些小聪明和手段施展不出来而已。
当朱元璋看到周宣的日记时,才发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文臣集团是会一直庞大下去的,而勋贵则会越来越少,甚至最终需要攀附文臣才能生存。
他立刻调整了错误路线,才有今日朝会上的碰撞,勋贵要敲打,但文臣更是要敲山震虎,对文臣过于宠溺的结果,很有可能会被反噬。
“常茂,这里是朝堂,咱没让你说话,你跳出来做什么,散朝以后,自己去领三十板子!”
朱元璋冷声说道,这时不能让常茂阻止范建的控诉,因为火候还没到。
“臣万死!”
常茂虽然很不服气,但还是退了回去,他还是很怕老朱的。
“凉国公,诚意伯,你们出来解释一下。”
蓝玉和刘基出班,两人暗暗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刘基先开口说道:“万岁,臣有罪。”
“当日臣前往怡红院,本是想找几个清倌人饮酒做乐的,不想凉国公也去了,而且非要臣给他让出包间,臣不肯,便吵了起来。”
群臣一片哗然,刘基果然去喝花酒了,这让大家感觉不可思议!
刘基什么人,清流中的清流,堪称道德楷模,即便文人出入风云场所是雅事,并不会受到道德谴责,但刘基却不同,必须有更为严格的标杆作为衡量标准。
他去喝花酒,就等于颠覆了一贯的正义形象,从神跌落到了凡间。
范建心中一喜,刘基承认了,肯定会被陛下迁怒,他的御史中丞便做不下去了,而自己给老朱递了刀子,怎么也要得到晋升,说不定这个位置就是自己的。
文臣一列中,除了李善长和胡惟庸外,人人都露出了极为愤恨的神色,他们需要一个道德楷模,撑起文臣集团的道德大旗,才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现在刘基显然已经有了污点,对他们来说,这不但是耻辱,而且也丧失了一面旗帜,虽说他们也经常去青楼,但这不是刘基能去的理由,他实在太令人齿冷了!
武将们却在偷笑,不就去过青楼嘛,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了,可这些文臣就像讨厌的苍蝇一样,总是盯着私下里的事不放,现在连刘基都去,看他们怎么拿这个说事?
“李相,此事不对头。”
胡惟庸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对李善长说道。
李善长看了看蓝玉,又瞧了瞧刘基,忽然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这是万岁的局,我们要一言不发,否则就要以身入局了。”
“晚辈只是奇怪,为何凉国公会和刘基走在一起,莫非得了万岁的旨意?”
李善长微微摇头,目光落在一旁吃瓜的周宣身上:“依我看,是这小子在牵线搭桥,那日见他时,便觉得此子不凡,现在看来,他能揣测帝心,非常人所及啊!”
胡惟庸的眼底闪过一丝嫉妒之意,在机缘巧合之下,三十九岁的他做上了丞相位置,已是大明最年轻的宰辅,而周宣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如果得到陛下赏识,会成为自己的劲敌。
越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危机意识就越强,此刻胡惟庸已将周宣当成了最大的对手。
“这小子得到了万岁的支持,甚至和万岁已经通过气了,所以我们今日什么都不做,哪怕是万岁对淮西老兄弟们下手,也要沉住气。”
李善长老谋深算,知道今日朝堂上要掀起风浪,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不被卷进去。
“万岁,臣就喜欢那个包间,就喜欢那几个清倌人,有什么错吗,刘基就是不让给我,我一时冲动,就动手了。”
蓝玉颇为不满的说道:“不过臣有分寸,看刘大人一把年纪了,老胳膊老腿的,打坏了不太好,所以臣有多恨刘基,就把恨意全发泄在范建身上了,反正他们都是御史,打谁都一样。”
“噗!”
范建差点没吐出一口鲜血,敢情自己只是单纯的倒霉吗?
“你们位极人臣,却为这点事大打出手,成何体统,都要受到责罚!”
朱元璋拍了桌子,貌似生气的样子,心里却仿佛一块石头落地。
刘基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不是因为刘基能力不强,为人不好,而是太过完美,完美到毫无缺陷,这正是老朱最为忌讳的。
想当年王莽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当他篡位时,普天百姓举双手欢迎,甚至不认为造反是错误的事。
朱元璋不担心自己镇不住刘基,就怕自己的儿孙没有这能力,到时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他处处提防刘基,时刻抓他的把柄。
今日刘基的行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自污,别人可以这样做,但刘基不能,因为他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
如果他肯抛弃这一身洁白无瑕的羽毛,也就不可能造成威胁了,此人还可重用,而且让人放心。
朱元璋此刻心里极为好奇,周宣到底是如何游说刘基,能让他做到这种程度的,人才啊!
小说《大明:偷看日记后,老朱坐不住了》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