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机
一个莫得感情的推书机器

第3章

看出尔雅对自己手中的帕子感兴趣后,林氏询问尔雅:

“二丫,你喜不喜欢这帕子上的绣花?”

尔雅点了点头,自然是喜欢的。

看到尔雅点头,林氏脸上的笑意越发浓厚:

“那你想不想学这绣花的手艺?”

尔雅犹豫了下,还是点头了,如果有机会她自然是愿意学习的。

古代女子出路不多,不像现代女子一般,能和男人一样读书上班。

她们最大的作用好像就是嫁人,传宗接代,伺候丈夫孩子,公公婆婆。

绣活是为数不多,女子学习了能赚钱的一门手艺,尔雅自然是想学的。

看到尔雅再次点头,林氏爱怜的摸了摸她的头发:

“以后,你就跟着你奶奶学绣花好不好?”

尔雅有些顾虑:

“奶奶眼睛不好,教我绣花会不会影响她的眼睛。”

林氏摇了摇头:

“傻孩子,又不让你奶奶做绣活,只是教你一下,不会影响奶奶的眼睛。

如果你担心奶奶,那就用心学,让你奶奶少操点心,费点眼。”

尔雅微微一笑,保证道:

“娘,我一定会好好学,不让你和奶奶失望。”

接下来的日子,尔雅便跟在宋奶奶身边,在她的指导下学针线活。

一开始宋奶奶自然是不会让尔雅直接上手绣什么花的。

尔雅先从分线开始学起,林氏给二丫从县城采买的绣线已经十分细了。

宋奶奶却要求尔雅将其再分成两股,四股,八股,甚至十六股,三十二股,四十八股。

宋奶奶说有些厉害的绣娘能将一根绣线分到一百多股,那真是细的眼睛都快看不到。

做针线活是个极其需要耐心的工作,若换了别的小孩子来,肯定痛苦死了。

好在尔雅并不是小孩,她内里是个思想已经成熟的大人。

耐着性子做起了宋奶奶的学生,誓要把绣花这门手艺学到手。

接下来,她每天除了会帮林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外,不是织布就是练习绣工。

整日闷在家里,隔壁邻居家的大妞来找她玩,她都不出门了。

林氏和宋老三见尔雅跟着宋奶奶学的认真,都非常满意。

二丫乖巧,倒不要他们两人操多少心,相比之下,小儿子石头就太皮了。

整日不着家,让宋老三和林氏都极其头疼。

这样每天在外疯玩也不是事,想想石头也七岁了。

林氏起了把石头送到他二爷爷那读书的心思。

古人睡得早,尤其是农家,不舍得点蜡烛,都是天一黑就上床休息了。

忙完了一天,宋老三与林氏躺在床上,两人翻来覆去睡不着,林氏不由得提起了石头的事:

“老三,石头年纪也到了,天天在外面野不着家也不是个事。

咱们把他送到二叔那读几年书吧,等他识了字,学会打算盘。

你就想想办法给他在县城找个活干,不比将来一辈子种地强多了。”

林氏对石头最大的期盼不过是读书识字会打算盘,将来能到县城里当个账房。

至于科举考功名她是从没想过的,首先石头太皮了,一看就不是读书人的命。

其次,考功名这个事可不是谁家都供的起的。

听到林氏的话,宋老三也觉得有道理,小儿子也该收收性子了。

“行,明天你给我拿一两银子,我去二叔家,跟他说一声。”

宋老三的二叔名叫宋大树,他是宋老三的爹宋大山的亲兄弟。

也是整个宋家村唯一的一名童生,当年为了让他读书考功名,家中卖了不少良田。

好在最后宋大树考上了,但他考上童生时,已快而立之年。

后来又考了几次秀才,眼看实在考不上,不想家中再为他卖地,索性就放弃了。

后来他在宋家村开了个萌学堂,按大周律法。

没有秀才功名是没有资格办学院教授别人四书五经的。

所以宋大树的学堂里只为学生开蒙,教学生识字打算盘。

在这里认真学个两三年,等到毕业时能保证学生能读会写还会算,做个账房足够了。

周围一些家境还算殷实的人家,不想自家孩子将来在地里刨食,又负担不起孩子到镇上秀才的学堂里读书的。

就会送到宋大树这读个两三年,不做睁眼瞎,将来在县城里也好找活干。

这年头识字的人是很少的,到哪干活都受欢迎一些。

由于宋大树是个很务实的人,他深知来自己这读书的人将来的打算是啥。

所以在教学生时,除了最基本的给孩童启蒙的“三,百,千”以外。

他最注重的就是九章算术和打算盘,还有看账本。

如果遇到有科举天赋又努力的孩子,他也不藏着掖着,会直接告知家长,这孩子可以走科举。

宋大树之前就曾遇到一个来自邻村的学生,十分聪明又刻苦努力。

宋大树不忍好苗子就这么浪费,于是亲自跟那孩子的家长详谈了一番。

接着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镇上秀才的学堂。

后来那孩子在镇上学了几年后,成功考上了童生。

因为此事,宋大树的名声在十里八村传开,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把孩子往这送。

宋老三家跟宋大树本就是血亲,石头还要喊宋大树一声二爷爷。

宋老三自然是早有把石头送来读书的念头,只是以前石头年纪太小,又调皮。

宋老三怕把石头送到二叔那里,石头坐不住被二叔嫌弃。

如今石头已经七岁,不小了。

就算调皮坐不住被二叔打,这个年纪宋老三也不会心疼了。

因此,宋老三和林氏说干就干,第二天宋老三就拿着钱去了宋大树家。

宋大树收学生,费用是每个学生一年一两银子。

这着实不算贵,镇上和县里那些秀才每个学生每年学费至少要三两到五两不等。

宋老三与宋大树虽然是叔侄,但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宋老三不打算占自家二叔的便宜,一两银子他还是出的起的。

踏进二叔家门,宋老三说明来意,又递上学费。

宋二叔点了点头,石头确实也到了读书的年纪。

于是他收下了宋老三送来的学费和拜师礼。

并叮嘱宋老三明天就可以把石头送来了。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