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机
一个莫得感情的推书机器

第4章

[

秦-

嬴政已经能够百分百确定天幕中的一家皆是后世之人了,这样的话之前屋内的奢侈景象也就能解释了,也许在后世这些都是寻常之物吧。

但让他好奇的是,画面中的官员穿的蓝袍官服他大秦好像没有吧,还有永乐大典是什么东西?

看那穿黑色蟒袍之人的眉眼,心想:这气质模样也不像他老赢家啊。

心中的猜测距离答案愈发接近,再结合画面下方的小字,【大明风华】。

大明?是朝代吗?没听说过啊。

难道?坏了!额滴大秦!这是亡了啊!

嬴政当然明白,哪有什么万古不灭的王朝,想那周朝不也就八百年吗,更何况到后面周王室哪有什么权利,和亡了区别不大。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难以接受,蕴含自己无数心血的大秦最终灭亡。

他现在很是激动,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他的大秦到底传了多少年,他现在又能做些什么让大秦传的更久一些呢?

西汉初期-

对于刘邦而言,什么大明风华,什么永乐大典,乃公不在乎。

但你要说争当皇帝,这他可太懂了啊。

从当初一个小小的亭长看秦王的车架,道出那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到如今以皇帝之身步入未央宫,坐在这个位置上。

史书那么厚到底讲的是什么,能有几个人比他体会更深?

那蓝袍官员说什么包罗万象,一句话解释不清?

狗屁!

那群牛鼻子,天天之乎者也的,史书上记这记那,好像记了很多东西一样。

说破天去,不就那点破事吗?

不就是争权夺势?不就是成王败寇?不就是争当皇帝?

刘邦想起了项羽,对于项羽这个人,他佩服。一身武艺着实厉害,他从未在第二个人身上见过,但也仅仅如此了。

当初他从鸿门宴活着逃出来的时候,他就明白一件事,项羽这个人,得不了天下。

倒不是说项羽这个人蠢,

恰恰相反,项羽这个人很聪明,并且强的可怕。

当初项羽能用三万人把他五十几万人打的抱头鼠窜,

硬生生将这五十几万人打的支离破碎。

这样的人你说他有勇无谋?

但可惜,

这个人不懂,

也不愿懂,

如何去争,这个天下。

]

若是韩悦萱明白刘邦所想,大概能将这件事说的更清楚一些。

她曾经很认真地听一个老师讲过。

很多人即便是做文言文阅读,

都能看到说什么项羽有勇无谋,项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要么这个编书的作者是个白痴,要么就是另有用意。

项羽是一个特别牛逼的人。

楚汉之争打了五年,刘邦手底下有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还有陈平周勃灌婴彭越英布等一众人。

那么项羽手底下有什么,有范增,然后还有谁。

你几乎说不出第二个。

然后就这样有赢有输的硬打了五年。

项羽为什么输,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跟不上那个时代的潮流了。

前朝也就是秦朝,当时的主流是贵族当权。

而楚汉之争这个时代更像是贵族到平民的过渡期,即便后面也不是平民当权,但贵族的权利在下降。

而打天下要的是什么?

是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项羽不懂这个道理。

而想要得民心,你就得用平民思维。

刘邦以前什么地位,一个亭长出身,市井无赖,甚至混过黑社会。

再看项羽,楚国贵族出身。

即便楚国被秦灭了,

可从小在贵族圈子里长大的他,身为贵族,即便之后贵族身份没有了。

又怎么可能放下他那熏陶已久的贵族思维、阶级骄傲,去拥抱平民,与天下的百姓打成一片呢?

他用人、打仗所用的还是贵族那一套。

在项羽这边,韩信可以说就是个保安,在刘邦那边,则是大将军。

而刘邦手下这些人的出身呢,曹参萧何曾经是小吏,彭越是强盗,韩信吃不饱饭,陈平和嫂子偷情,樊哙是杀狗的,周勃灌婴也不是什么好人,英布被刺过字。

在乱世能活着的平民,谁没点本事在身。

而这么一帮平民,不管什么出身,在刘邦手下都能得到重用。

这样就导致刘邦手底下,可以说英才辈出。

反观项羽那边,根本就不会正眼瞧你一眼,打心底里就瞧不起你。

以项羽的思维只会重用贵族,

而这时的贵族,基本上都是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酒囊饭袋。

靠这些人,拿什么争天下。

所以,项羽的悲剧是注定的。

打败他的不仅仅是刘邦和他身边那群强盗杀猪杀狗贩,

是他到死都不曾改变的贵族思维。

[

汉-元朔

刘彻身边的宫人来回奔走正在准备宴席,霍去病的桌案被安排的离自己很近。

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如蓝袍官员一饮而尽。

“痛快!”

争当皇帝?刘彻觉得黑袍男子所言甚合心意,事实也的确如此。

要知道,他这个皇位可当真是来的不容易啊。

“去病,这天幕说的,你以为呢?”

霍去病放下酒杯,答道:“回陛下,臣没心思想这个,臣只想早日领军,狠狠地教训教训那帮匈奴人,最好哪天将他们那什么匈奴王抓回来,给陛下当礼物祝寿。”

“你呀!放心,等下次出征匈奴,朕让卫青带着你!”

唐-武德九年末

此时李世民才真正重视起了天幕,之前的曲子不过娱乐之用,现在这番话语当真是切中要害。

停下手中的政事,搂着长孙无垢,望向天幕,眼底似有画面闪过。

“当然要争。若是不争,观音婢你怎么办?承乾怎么办?秦王府上下这么多条人命怎么办?”

“所以不仅要争!还要狠狠地争,不择手段的争!”

只有坐上皇位,才能保护这一切。

宋-开宝

赵匡胤看着字幕争当皇帝这四个字,想起了被他抢了皇位的后周恭帝柴宗训。

对于陈桥兵变这件事,要说愧疚,可能会有吧?

他当然知道会有人骂他欺负孤儿寡母。

可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还会这么做。

那可是皇位啊!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所有人的生死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那位置离你那么近,只需轻轻地努力一下,唾手可得的皇位,又有谁能拒绝呢?

元-至元

出生在蒙古草原的忽必烈,从一个蒙古人到成为中原的皇帝,他远远超越了他的先辈。

也更加明白皇帝的含义,不同于草原上的可汗、大汗,一个高级政治体的首领的称呼。

甚至只要牛羊多一些,实力稍微强一些便能聚集一些部落,然后自封的所谓汗王。

在中原,‘皇帝’,也称‘天子’,并非只是简单的字面意思上的上天的儿子。

按照中原人的解释,‘天子’,意为上天在人间的化身,是上天派来统治人间的君主,天生拥有统治天下万民的合法性,是真正的归权利于一身,象征着上天的意志在人间的体现,真正的一言九鼎。

只要你成为了皇帝,最终坐上了这个位子,即便是从法理上,你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便都有了解释和合法性。

因为这都是上天的旨意,是上天要这么做的,而只有天子、皇帝,才有与上天沟通的能力。逻辑上完成了闭环,没错,君权天授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如今的他,因推崇汉法而被蒙古帝国视为背叛者。对此,他不置可否,也不屑与之争论。

而是按照自己的统治观念,逐步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模式,完善他的政权。

天幕中‘争当皇帝’这四个字,他几乎可以肯定的说,那些没来过中原并且身居高位的外族人,永远无法理解‘皇帝’这两个字的真正魅力。

明-洪武

“标儿,看到没,那些史书除了争当皇帝这几个字,剩下写的全是屁话。

你以后只有坐稳皇帝这个位子,才能打消你这几个弟弟念想。要咱看,你这几个弟弟,没一个省油的灯。”

“爹,儿臣明白。”

明-永乐

“斗来斗去,不就为了这把椅子吗?”

朱棣摸着屁股下的龙椅,有些感叹。

从当初在北平被监视最终无奈造反,到如今靖难成功,最后坐上这个位置,真正的将统治天下的权利汇集到自己的手中。

对于皇帝的理解也达到了更深的层次。

清-乾隆

‘争当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皇权力量的巅峰,皇权的强大,爱新觉罗·弘历可以说深有体会。

在前朝,官员见了皇帝还只是鞠躬问好自称臣子,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场合,根本无需下跪。

在如今他的大清,无数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载,最终只是为了成为皇家的一条忠犬,也只配自称‘奴才’,膝盖都软了,下跪不过是常态而已。

这天底下没有人能够忤逆朕的意志。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无数人为了这个位置争得头破血流,哪怕最终灭族也在所不惜。

天底下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的命,都属于皇帝,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韩悦萱在看这部剧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朱高煦的剧情。

在这部剧里,除了皇帝朱棣,她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老二了。

她觉得这个演员演的真的好好啊,真的演出一个尚武的皇子那种威风,对军事的重视,还有一个武夫在有些事情上的暴躁与幼稚。

那种机关算尽,又算的不太明白的感觉属实让人着迷。

再次滑动手指,视频再次切换。

[此时小朱棣正和二哥三哥一起打闹,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降临的危险。]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