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风起云涌,暗流涌动。
“楚王殿下,要被送去突厥当质子!”
这个消息像一枚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长安城。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震惊、愤怒与不安。
原本喧嚣的市井,此刻却充斥着压抑的低语,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令人窒息。
云中街,是长安城中最热闹的街道之一。
这里住着形形色色的百姓,有商贾,有手艺人,有读书人,也有靠力气吃饭的壮汉。
他们或许来自五湖四海,但此刻,却因为同一个消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怎么会这样!楚王殿下待我们如此仁厚,陛下怎能如此待他!”
一个粗犷的嗓音打破了寂静,那是铁匠老王,他挥舞着手中的铁锤,重重地砸在铁砧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是啊,楚王殿下曾亲自到我们云中街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
一个中年妇女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难以接受。
王姓老人,云中街德高望重之人,此刻拄着拐杖,站在人群的最前面,他面容严肃,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
“各位父老乡亲,楚王殿下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如今他有难,我们岂能坐视不理?”
他的话,像一盏明灯,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王老说得对!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楚王殿下被送去送死!”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
“对,我们为楚王祈福!”
其他人纷纷附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很快,在王姓老人的带领下,云中街的居民们自发地行动起来。
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走出家门,朝着云中街中央的大广场汇聚而去。
广场上,很快就摆满了贡品。
有新鲜的水果,有刚出炉的糕点,还有从各家搜集而来的香烛。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玉器,也摆了出来,只为表达他们对楚王的敬意。
广场中央,一尊用粗糙的木头雕刻而成的楚王像被安放在正中央。
虽然雕刻技艺简陋,但却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眼睛,仿佛正注视着每一个前来祈福的百姓。
而在楚王像的前面,一个用红绸包裹的玉佩,安静地躺在那里,在风中微微颤动,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那正是楚王曾亲自送给云中街的信物,也是百姓们最后的希望寄托。
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夹杂着百姓们的叹息和哭泣声。
他们一个个跪倒在地,对着楚王像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着楚王能够平安归来。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广场上,给眼前的景象镀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微风拂过,香烛摇曳,映衬着百姓们虔诚的面容。
人群中,一个小女孩紧紧地攥着衣角,肚子早已咕咕叫个不停。
她抬头望向自家桌上那些精美的糕点,又看了看正跪在地上,虔诚祭拜的娘亲。
她咽了咽口水,刚想说些什么,却被娘亲严厉的眼神制止了。
小女孩的肚子咕噜噜地叫着,像一只藏匿在肚皮里的淘气小兽,上蹿下跳,抗议着主人的忽视。
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自家桌上摆放的贡品。
那油亮的烧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金黄的糕点,仿佛在向她招手;
那鲜红的苹果,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饱满多汁。
她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指关节都泛起了白色。
“娘……”小女孩轻轻地扯了扯娘亲的衣角,声音细若蚊蝇。
妇人没有理会,依旧虔诚地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
小女孩又扯了扯,声音略微大了些,“娘,我饿……”
妇人这才回过头,看到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中一软,但随即又板起了脸。
“别闹!这么多人看着呢!等祈福完楚王殿下,再吃。”
小女孩委屈地扁了扁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妇人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头。
“乖,听话,突厥人打来后,你爹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家里现在也没什么吃的了……”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下去,“就这些糕点,还是你爹好不容易才换来的……”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巴巴地望着贡品,小声嘀咕道,“可是,娘,我们为什么要拜玉佩呀……”
妇人深吸了一口气,温柔地对小女孩解释道:
“傻孩子,这不是普通的玉佩。这玉佩是楚王殿下亲自赐给云中街的,他对我们恩重如山。
你忘了吗?那天玉佩被盗,全街的人都在寻找,直到找到了才罢休。”
小女孩点了点头,回忆起那天的场景。
那天,玉佩被偷走后,整个云中街乱成了一团。
男人们成群结队地搜寻,女人们焦急地在家中祈祷,孩子们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
大家的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在一起,每个人都全力以赴,直到玉佩被找回,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是啊,娘,那天大家都很忙,终于找到了玉佩,大家都松了口气。”
小女孩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妇人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她紧紧握着小女孩的手,语气坚定而温暖:
“楚王殿下就是我们的恩公,这玉佩就是他的象征。
我们拜玉佩,就是拜楚王,祈求他能够平安归来。”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嘴里轻声嘀咕道:“恩公……”
妇人温柔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相信,楚王殿下会回来的。我们要一直等他。”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香烛摇曳,广场上的人们纷纷抬起头,望着渐渐暗淡的天空。
妇人将小女孩搂得更紧了些,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孩子,这玉佩不仅仅是对云中街的恩赐,更是对我们王姓所有人的恩赐。你爹常说,若没有楚王殿下,就没有我们王家今日的安稳。”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下意识地抚摸着胸前挂着的一块小小的木质平安符,那是她爹亲手雕刻的,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王”字。
夜幕降临,广场上的香火愈发旺盛,火光映照着每一张虔诚的面孔,也映照着那块静静躺在红绸之上的玉佩。
王姓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广场中央,环视四周,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我王姓子孙,可都到齐了?”他用嘶哑的声音问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个精壮的汉子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
“回禀族长,云中街所有王姓子孙,已全部到齐,无一人缺席!”
王姓老人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落在那块玉佩上,浑浊的眼眸中,似乎倒映出了一些久远的画面……
他缓缓伸出手,颤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玉佩光滑的表面,仿佛在抚摸着一段珍贵的记忆,他的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最终沉默了。
广场上,寂静无声,只有香火燃烧的噼啪声,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悲壮的乐章。
“当年……”
王姓老人颤抖的手指摩挲着玉佩光滑的表面,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当年的景象。
“当年,若非楚王殿下,我王家一族早已葬身乱军之中……”
他浑浊的双眼渐渐变得清明,声音也愈发洪亮,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缓缓讲述起当年王家遭遇兵祸,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是年幼的楚王路过,施以援手,不仅救下了他们一家老小,还将他们安置在云中街,让他们得以重新开始生活。
老人说到动情处,老泪纵横,声音哽咽,“楚王殿下,于我王家,恩同再造啊!”
他指着那玉佩,语气悲愤。
“这玉佩,是当年楚王殿下亲手赠与我,说是保佑我王家平安顺遂。
可如今,楚王殿下却被奸人所害,远送突厥,生死难料!”
说到此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广场上的人们也跟着哭了起来,他们或低声啜泣,或放声痛哭,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他们点燃香烛,虔诚地跪拜,祈求上天保佑楚王殿下平安归来。
夜色渐深,香火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广场上的人们逐渐散去,只有王姓老人依旧站在原地。
他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手中紧紧攥着那块玉佩,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楚王的思念和祝福。
“他日,若有机会……”
老人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转身消失在夜色中。